來源:admin 發布時間:2020/1/16 16:25:39
張玉惠(福建) 盛世花開 漆畫 200×200厘米
內容摘要:漆畫作為一門既年輕又古老的繪畫品類,經歷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成長過程。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漆畫作品展是對中國當代漆畫藝術優秀成果的集中呈現。本屆漆畫作品題材廣闊,對人民生活、社會發展、時代風貌的關注等比上屆有很大進展。這些作品充分體現了漆畫藝術語言的豐富性以及對本體語言的探索,反映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當代中國藝術創作精神。
關鍵詞:第十三屆全國美展 漆畫 創作題材 藝術語言
2019年9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漆畫作品展”在廈門市美術館開幕。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漆畫展區初評共收到來自全國的1853件作品,參加復評的作品462件,經過嚴格評選,漆畫展區共遴選出314件入選作品,其中,進京作品33件,含獲獎提名作品6件。張玉惠的《盛世花開》和李小軍的《折山入夢》分別獲得了本屆美展的金獎和銅獎。本屆入選作品是參展作者近五年的創作,作品題材豐富、風格形式多樣,視野拓寬、探索豐富,反映了當代中國漆畫發展的基本概況和學術方向。
一、關注漆語言 回歸天然漆
福建省文聯副主席、福建省美協主席王來文在開幕現場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這屆漆畫作品在關注漆本體語言的探索上有很深入的變化,藝術家從傳統的漆藝術本體語言去挖掘、去探索,本屆比上一屆更加深入了?!边@些作品充分體現了漆畫藝術語言的豐富性,作品以漆為主要媒介,運用各種入漆材料,通過堆漆、雕漆、刻漆、磨漆、鑲嵌、彩繪、潑灑、變涂等不同表現手法和工藝,借用螺鈿、蛋殼、金銀箔料和金銀粉料等各種材料,呈現出漆畫藝術渾厚蘊藉、五彩斑斕、色澤動感的特質。
中國當代漆畫初創于20世紀30年代,成型于60年代,發展壯大則是在80年代之后。1964年,漆畫以“其他”類別首次參加第四屆全國美展,1984年第六屆全國美展上漆畫以“獨立畫種”參與其中,展出作品一百二十余件,這無疑是漆畫的一個里程碑。2014年,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漆畫又有了獨立展區,到了2019年,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是漆畫成為獨立展區的第二屆。從第六屆全國美展開始,每屆全國美展中的漆畫部分都在穩步提升,藝術家、參展作品數量和展區規模都是成倍地增長。同時,作為獨立畫種的漆畫亦是在不斷地探索和解決問題中前進的,經歷了探索漆畫的“繪畫性”問題,關于題材的狹隘問題、畫種的不可辨識性、本體語言缺失性、化學漆的使用等種種問題,漆畫界內部也為此展開了相關的學術爭論。在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我們可以看到漆畫界對上述問題的不斷探索、研究和發展的新進展、新成果。
從本屆美展漆畫展區的情況可以看到,漆畫創作由天然漆和化學漆相結合逐步回歸到以天然漆為主的媒介選擇。中國美協漆畫藝委會秘書長湯志義接受本刊采訪時評價本次美展:“(作品)使用天然大漆為主,這樣的回歸是一種文脈的回歸。在材料方面,作為藝術家表達自己,使用任何材料都是可以的,但是天然漆的使用可以傳遞出大漆材質的獨特美感,在材料的保存度上面天然大漆也是遠遠高于其他合成漆,這也是我們漆畫藝術委員會倡導的要以大漆為主的畫種發展,在漆的本體語言的建構上面,我們也有不同的系列出來,而且本屆出現了創新意識非常強的一些年輕藝術家的作品,這次的6件獲獎提名作品體現出題材的不同,材料語言的突破,具象、意象、抽象的不同變化?!?/span>
作為漆畫的主要繪畫材料,天然大漆液體豁稠,呈半透明棕褐色,不適宜畫筆的涂繪,也不利于色彩的調理,局限性明顯。但是這一局限性,也是漆畫的獨特性,是他有別于其他媒材繪畫的根本。李硯祖在《漆藝即漆工藝》一文中曾指出:“漆畫姓‘漆’,作為獨立畫種,漆性是其區別于其他繪畫的根本存在,也是其本質和特征所在?!保ɡ畛幾妗镀崴嚰雌峁に嚒?,《美術觀察》1996年第11期)所以,漆畫并不是如實模仿,而是強調漆畫形式固有特長,特有的“漆味”,要在這個前提下創新發展。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秘書長、清華美院教授張敢在復評工作中表示,從這次參評作品來講,很多藝術家在對漆語言的運用上下了很大功夫,而且這個語言用得也比較成熟。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強調它首先是一幅作品,強調諸多繪畫共通因素的時候,還是要強調漆語言本身的一些特質。
漆畫創作既要探討漆語言本身的獨特魅力,也應該拓展視野,更多地關注現實生活,同時關注現實生活的創作也不能忽略漆語言本身。
二、題材關注現實 人物畫比重大
這次漆畫展的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在內容主題上,有表現年輕群體的,有表現各民族同胞的,有表現和反映社會各界面貌的各種主題和內容,這說明漆畫家近年來與其他畫種畫家一樣,都在以人民為中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很多作品的題材源于生活,作品當中有畫家的情感、情懷。王來文在接受采訪時還表示,與上一屆全國美展漆畫作品相比,這五年來,漆畫作品有很大進步。在題材上,作者們不像過去那樣沉醉于“小我”和“自我”的表達,這次作品題材相對比較寬闊,對現實和社會的關注、對生活的關注、對時代的關注等比上一屆有很大進步;整體視野更開闊,題材也更廣泛,作品表達的內容比較廣泛,不只是室內或家庭景象,這次我們看到有工業題材、農業題材、城市建設題材、重大事件題材等。
本屆6件獲獎提名作品無論在藝術性還是思想性,以及作品所展現的漆畫語言的精湛等方面都極具代表性。張玉惠的《盛世花開》前景表現的是茂盛的花樹,背景中是外出游玩的少年,彼此相互映襯,突出了主題的隱喻意義。伍棟坤的《中國維和部隊》表現的是中國維和部隊的幾位年輕士兵,他們為了國家的利益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吳君茹的《星海無垠》表現了幾個玩偶女孩,她們艷麗的裝束與冷漠的表情似乎暗示了年輕一代內心的矛盾與空虛。王忠民、楊啟盛的《沉默》與李小軍的《折山入夢》都凸顯了漆畫語言本身的魅力。前者整個畫面都是黑色,表現了一頭威猛的杜賓犬的剪影,犬身光滑沉穩的黑色與背景粗糙的表面形成了對比;后者則以近乎抽象的構成表現了雄健的山勢,大面積的黑色山巒突出了漆的特征。江文佳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以鮮艷的紅色為主調,表現了新疆少數民族的婚禮場面,實際上是對民族融合與團結的企望。
在6件獲獎提名作品里有3件是人物題材,同時,在進京作品和入選作品中人物題材也占了接近一半的數量。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里曾在復評工作表示,經過這些年漆畫家的共同努力,現在已經將漆畫這個傳統中工藝的、在山水方面有著獨特表現語言的畫種,拓展到了人物畫中,顯示出漆畫的獨立語言和魅力。
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由于材料技法的限制,漆畫基本不涉足人物畫,因為漆畫來源于漆器工藝,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漆畫擅長表現的題材是風景和靜物,又因漆畫豐富的材料和色彩,在少數民族題材上也占有很大優勢。比如,1984年第六屆全國美展的銀獎作品,喬十光的《青藏高原》、唐明修的《曝日頭》涉及人物,其他獲獎作品包括鄭力為的《拉網》、廖國寧的《窗口》、王和舉的《鼓浪嶼》、羅真如的《一品紅》、馮健親的《春滿中山》等,入選作品的三分之二幾乎都是風景、靜物、具有裝飾性的少數民族景象,而且是作品尺幅都不大的“小品”??墒?,“人物”這個題材是漆畫在成為“大畫種”路上繞不過的一關。沒有成熟的人物畫作品,表現不了重大題材,漆畫就擺脫不了“小畫種”的地位。中國美協漆畫藝委會主任、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陳金華在復評工作中表示,近年來,全國的漆畫藝術委員會多次召開學術研討會,對當前漆畫界的情況展開討論,共同的感受就是人物畫創作是一個亟須突破的課題,黨中央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因此人是根本,而人物畫題材是最容易切入社會、切入生活的。所以中國美協漆畫藝委會也在強調人物畫的創作。對于漆畫來說,人物畫創作難度相對較大,不過從這屆國展復評作品的情況來看,人物畫作品明顯多于以往單項全國展覽。
可以說,本屆美展人物題材的漆畫創作增多,是一個可喜的進步,是漆畫產生了從工藝到人物、到主題、到關注社會和時代的質的飛躍。
三、福建漆畫顯強勢
此次漆畫展區共遴選出314件入選作品,其中93件出自福建省漆畫家之手,占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其他的作品分別來自24個省區市:參展作品數量在30至10件(含)的省份有廣東、江蘇、江西、河南、重慶、安徽、山東、山西;9至5件(含5件)的有北京、浙江、黑龍江、湖北、湖南、遼寧、陜西、天津、河北、四川;有4至1件的有上海、廣西、吉林、云南、甘肅、海南。
福建是全國各地漆畫家購置大漆原材的主要來源地,漆畫在福建的發展一直很迅猛。從本屆美展的這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福建省漆畫群體數量依舊穩坐漆畫界第一把交椅。在中國的漆畫運動中,福建漆畫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從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獲悉,該校師生共有20件漆畫作品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漆畫展區。其中,教師作品1件、學生作品19件,可見實力的強勁。
我們應該看到現代漆畫的發展遍地開花,逐步形成了福建、北京、江蘇、四川、廣州、江西、天津、上海等地域性特征的創作群體。這些創作群體既源于高校的美術教育體系,又與地方的歷史文化發生聯系,并產生與之相適應的漆畫表現語言體系。但是,近年各地漆畫創作的趨同性越來越明顯,獨具特色的地域性特征卻在逐步削弱。在漆畫豐富多彩的呈現中,漆畫創作還應保持住地域特色。
漆畫從中國古代漆器的髯飾演變過來,是中國早期繪畫的重要載體,自戰國至明清民國有著不曾中斷的文脈,我們需要不斷地對漆藝術進行匯總梳理和研究。西方繪畫體系的傳入割斷和疏離了漆畫數千年形成的中國造像藝術的文脈。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去回溯漆畫的源頭,在三十多年的發展中,漆畫實現了諸多變革,近五年的創作也愈加繁榮。中國美協副主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在展覽致辭中指出,漆畫作為一門既年輕又古老的繪畫品類,經歷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成長過程,特別是改革開放后,創作理念逐步從保守走向開放,通過大膽吸收、借鑒其他畫種的優點與長處,創作理念更加具有時代精神、民族氣派和地域特色??傊?,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漆畫作品展是對全國漆畫藝術優秀成果的一次集中呈現,也是中國漆畫藝術家在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的又一個新起點。
張譯丹 本刊欄目主持、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
(本文原載《美術觀察》202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