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d7vnx"><output id="d7vnx"><strike id="d7vnx"></strike></output></ruby>

<span id="d7vnx"></span><span id="d7vnx"></span>

<strike id="d7vnx"></strike>

<mark id="d7vnx"></mark>

展覽評論

展覽評論

美術觀察丨徐翎:聚八方賓朋 展時代風華——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港澳臺·海外華人畫展縱覽

來源:admin 發布時間:2020/1/16 16:23:34

  內容摘要:本文回顧了2019年9月7日開幕的“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港澳臺·海外華人畫展”,總結該畫展表現出的面貌特點及可觀之處,分析比較其中的創作傾向和藝術追求,提出反映時代巨變、描繪時代精神圖譜的當代藝術創作要有港澳臺海外華人畫家的參與,因為無論出自血脈情感,還是歷史情懷,抑或是當下觀照,他們在各自的立足點上提供了自己的應答,都是中華民族時代精神版圖上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

  關鍵詞:港澳臺   海外華人   記錄時代   主題


  9月初的廣州,仍是盛夏的氣息,熱度不減。9月7日的這場盛事,仿佛又給它添了幾分熱度——“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港澳臺·海外華人畫展”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拉開帷幕。此次畫展從各方來稿中遴選了286幅〔1〕作品參展,并從中選出40件優秀作品參加進京展,其中香港9件,澳門4件,臺灣5件,海外華人22件。

  開幕式現場聚集了八方賓朋,共慶此刻。與全國美展其他展事略有區別,“港澳臺·海外華人畫展”參展者身份是為地域之別,亦昭示了這一展覽的特別之處。而從1999年第九屆全國美展開始,中國美術家協會在全國美展中特別增設“港澳臺·海外華人邀請作品展”至今已辦5屆,包括本屆在內有4屆展事在廣東舉辦,不愧廣東“僑鄉”之譽。


QQ圖片20200116162452.jpg

沈萍(美國)  時代·匠心  中國畫  200×121厘米


  如發布于2019年4月“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港澳臺·海外華人畫展征稿啟事”所言,“凡有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地區永久性居民身份(或臺胞證)的作者,以及海外華人作者均可送作品參展?!边@個送展條件可謂寬泛。需要提示的是,在“全國美展港澳臺·海外華人畫展”中,參展畫家緣于年齡層次,早自20世紀80年代晚至當下,大多有內地美術院校學習或見習的經歷,這在他們的技法錘煉和創作意識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亦于創作中得窺一斑。故而,從現場看,參展作品中,前三十年在中國流行過的美術風格均有呈示,甚而藝術水平參差不齊處亦同于彼時,使得筆者在巡禮過程中常常兼懷似曾相識感和意外驚喜感——似曾相識多來自于熟悉的風格樣貌,意外驚喜則見于主題表達的出新。

  作為全國美展,主題及主題性向來是不言自明的存在。如何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中表達主題,對畫家來說,是個有關審美認知和創作能力的課題;對于展事主辦方來說,則是擇選優品的標準所在。相較其他展廳,集中了港澳臺及海外各地參展優秀作品的進京作品展廳無疑是重點觀摩之地,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這個展事的藝術水準。


QQ圖片20200116162454.jpg

黃孝逵(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維港紅帆  中國畫  180×180厘米


  坦白地說,在這個展事中,令人賞心悅目的作品并不是將主題寫在畫作題目或將主題性直白地表達在畫面上的那幾件作品,反而是一看就很有生活氣息的幾幅作品中表達出的時代感以及畫家的表現能力,讓人耳目一新。進京展作品中,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梁潔雯的中國畫作品《剎那芳華》以俯視視角和灰色、綠色的主色調描畫清新樸實的生活場景,如歌曲《小草》一般傾訴著對生命和生活的禮贊;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劉素文的中國畫作品《微·風》中,以工筆畫手法勾描當代購物掃碼支付的生活場景;澳門廳中,楊詠欣的中國畫作品《某天尋找自己在家的感覺》里,盤腿坐于床榻之上悠游自得之狀的現代裝女孩,與擱于屏風矮榻長桌花幾之旁、之上的毛球、噴水壺、園藝花剪一樣,與古典器物相處得毫無違和之感。這幅畫仿若是當代修習中國傳統工筆繪畫畫者的自喻,于平和之中透出一種堅持自我的倔強。在其他畫種作品中,亦有性情相似之作,如馬來西亞畫家謝偉健的水彩畫作品《悅己之二》,以扎實的古典主義手法雋永地表達人物日常生活的浪漫情愫,光影與肌理表達細膩,黑白灰色調層次豐富;還有美國畫家華力的油畫作品《漫長的一天》,以細致呈現的倦意濃濃的人物面容微妙地呼應主題,寫實城市通勤日常。


QQ圖片20200116162458.jpg

楊詠欣(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  某天尋找自己在家的感覺  中國畫  86×136厘米


  筆者感動于這些富有真情實感的作品,在關于時代、生活、自我的表述中,誠懇而真實。正是在這些關于古典與現代、藝術與日??此莆⒓殔s很執著的表達中,涌動著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藝術創作時代使命倡議的回應:“希望大家承擔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新的靈感,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巨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薄?〕發自內心的主題表達和誠摯的藝術創作,才具有為時代畫像、立傳、明德的意義價值!這是奉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也是經得起歲月淬煉的真金。

  記錄時代、書寫時代需要真誠的內心和誠懇的態度。數月來香港的時事發展吸引著國人的目光,藝術如何表達當下的香港亦是筆者關心所在。畫展中來自香港畫家的作品尤其是其中幾件香港城市主題畫作值得關注。在進京展廳中,間隔了一幅畫而拐角并陳的兩幅畫,畫家王秋童的《東方明珠》與黃孝逵的《維港紅帆》同為寫照香港都市夜景的中國畫作品。前者以點彩手法暈染有溫度的、流光溢彩的都市夜景,后者以墨色示意留白的港灣和橫平豎直的界畫格律,模寫高樓森立都市夜景的“冷抽象”的氣質,無論是構圖格局還是筆墨表達,明顯高出香港廳中其他幾件相似主題的作品。此外,香港畫家吳浠銣入選的中國畫作品《土地興房屋——香港寫生》展示了有如漫畫般的批判性力量,畫面下部矮縮的小島與占畫面五分之四面積的巍巍大廈形成強烈對比效果,隱喻了香港現實中艱困的人居環境問題,令人印象深刻。如把此作與澳門畫家何彩英的國畫作品《夢想家園》中層層推進的排墅、高樓和正在建造的大廈組成的畫面并置觀看,微妙地映照出生活在相鄰的兩塊彈丸之地兩位畫家的心境之別。


QQ圖片20200116162500.jpg

李國賢、楊秀姣(中國臺灣)  鄉里鄉親  中國畫  213×186厘米  2019


  在臺灣和海外華人入選畫作中,其中一些呈現的高廣視野和嫻熟技法頗有可觀之處,另一些作品則以表現風情取勝?,F實性雖不是藝術創作的必然,但具有現實意味的作品最能引起觀者共鳴是無爭的事實。在此意義上,反映時代巨變、描繪時代精神圖譜的當代藝術創作要求港澳臺海外華人畫家的參與。無論出自血脈情感,還是歷史情懷,抑或是當下觀照,他們自四面八方而來,在各自的立足點上提供自己獨具深意的回答,或深或淺,都是中華民族時代精神版圖上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


注釋:

〔1〕此前的各種報道中出現過288幅、287幅等不同說法,今取“286幅”,系出自中國美術家協會官網公布的“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港澳臺·海外華人作品展區復評結果”。

〔2〕參見2019年3月5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第1版“習近平要論”。

徐翎  本刊欄目主持、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本文原載《美術觀察》2020年第1期)


尾随入室强奷女警宫在线播放_蜜芽忘忧草一区欢迎您_午夜dj在线观看不下载_亚洲爆乳av女中文字幕

<ruby id="d7vnx"><output id="d7vnx"><strike id="d7vnx"></strike></output></ruby>

<span id="d7vnx"></span><span id="d7vnx"></span>

<strike id="d7vnx"></strike>

<mark id="d7vnx"></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