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admin 發布時間:2012/6/1 6:18:00
桂北寫生紀行
中國美協赴廣西創作采風團成員 沈啟鵬
為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備戰全國寫生作品展,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赴延安、安寨等革命老區系列寫生活動,今年3月12日—20日又由組聯部馬新林主任、研究部吳濤毅主任帶隊,集中全國21位畫家赴廣西龍勝、三江、融水壯、瑤、侗、苗少數民族自治縣老少邊窮山區寫生,收獲頗豐、感觸良多。
我沒去過廣西,也是第一次參加中國美協組織的寫生活動,總以為陽溯漓江風光和“印象劉三姐”實景演出這兩項總是要安排的??墒敲绤f組織者一改過去浮光掠影、走馬觀花的觀光采風模式,桂林集中報到的第二天即直奔桂西北與貴州湖南交界的少數民族地區,駐下來,深進去,一個山寨一蹬就是三四天,靜下心來畫寫生?!白叱霎嬍?,到人民群眾中去”這種導向體現了中國美協的務實作風。
改革開放30多年,從東部中部到西部,城鄉面貌變化深刻,老百姓用上了手機、家電,希望小學條件改善,農家房舍翻新重建。特別是北部灣開發成為國家戰略,廣西又提出“民族文化強桂”的口號,高速公路、鐵路、水電站……一個個希望都正在變為現實。連我們下生活吃住行條件也大為改觀,山寨的旅店也有了電視、空調、熱水,和過去“住驢馬店、搭卡車、啃饅頭”形成鮮明對照。下來寫生,即便不畫這里的題材,也能充分感受時代的脈博、社會的巨變、民族的風情、百姓的精神面貌。這樣的切身感受與在畫室里想當然是截然不同的?!吨v話》提出為工農大眾的文藝方向和汲取生活源泉、創造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具有民族形式、中國氣派的主張,在70年后的今天依然是不變的真理。美協倡導到生活中寫生,回歸藝術的本源,而且帶著任務下去,媒體同行,是推動主流美術健康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此行的畫家構成有兩個特點:一是年齡跨度大,最年輕的焦洋30歲,最年長的陳政明71歲,多為五、六十歲中年人;二是畫種多樣,有油畫、中國畫、水彩畫?;颥F場油畫寫生一天畫一幅;或鉛筆淡彩、水墨、焦墨快速現場人物寫生;或毛筆、鉛筆、鋼筆速寫,輔以相機抓拍。還有的小分隊出擊,串村走寨尋覓感人的生活細節,廣泛搜集素材?!伴L槍短炮”各有高招,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激勵啟發,切磋交流。
此外,寫生采風的同時,還與當地美術界交流,參與廣西“陽太陽藝術館”籌建論證會,與三江縣農民畫作者面對面點評研討,當地美術作者參與寫生活動,向當地文化部門贈送印有當代名家作品的“新年畫”及全國重要展覽畫集,完成了一次文化送基層的活動。
此行有兩個感慨:一是我們所到之處,多為留守山寨的老人和兒童,青壯年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年青人就是從事民族歌舞表演的文藝隊,有不少中老年也披掛上陣。關心進城務工人員和留守老少的生活、學習、醫療、文化活動應當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大事。二是此行也是農村古村鎮保護的考察,作為有特色的民族文化“AAAA景區”、“美麗鄉村”、歷史古鎮古山寨,一方面要發展要效益,要改善居住條件,另一方面要傳承要保護,要生態文明(許多木結構吊腳樓被鋼筋水泥所替代、山泉溪流里塑料袋包裝紙比比皆是),這方面缺少規劃指導、保護監管和資金保障。古村落是傳統文化物質與非物質遺產的綜合體,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根。面對“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古村落的保護的確到了緊急關頭,馮驥才的大聲疾呼言之有理!
因為初到桂北山區,大巴沿盤山公路上到海拔千余米的龍脊鄉山寨大門的平臺,須步行上山20分鐘才能到寨子的駐地,壯瑤山民用竹簍幫我們的箱包背上山,還動用了轎子。民風淳樸,熱情好客,這新鮮而生動的場面感動了我,回來的半個月里,便趁熱打鐵畫了《山寨駐進了寫生團》這幅畫,以記心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