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開幕現場嘉賓合影
2017年5月14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主辦、山東美術館承辦的“接棒”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校本課程暨美術教育“高參小”成果展于山東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非遺”進校園校本課程展示、“高參小”成果展,和以圍繞傳統文化的當代轉化為代表的藝術家作品展三部分組成。開幕式后,中國美協美術教育委員會相關領導、非遺校本課程學校和“高參小”項目代表、藝術家、非遺傳承人及高校代表共同出席了“接棒”——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校本課程暨美術教育“高參小”成果展研討會。
中國美協美術教育委員會主任高洪在開幕式上致辭
作為本次活動的主辦方,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的首要職能是把美術家的優勢資源帶入到美術教育中來,在高等美術教育、師范美術教育、基礎美術教育、少兒美術教育等多板塊中積極發揮前沿的研究功能,進而對全國的美術教育起到名副其實的引領作用。
基于這一目標,“接棒”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校本課程暨美術教育“高參小”成果展作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成立以來舉辦的首次重大活動,在基礎美術教育、中小學美術教育板塊的改革實踐方面首先選擇“非遺進校園”和“創意課程”作為核心切入點。
通過動員各高校美術教育骨干力量,包括各個專業美術院校、師范院校的美術教育研究者參與的方式,對“非遺進校園”校本課程實踐與研究進行了系列試點工作。并在此基礎上,組織高等院校開展“高參小”系列項目,深入小學課堂,設計出一套全新的創意教學課程。
展覽開幕現場
嘉賓及領導共同參觀展覽
開幕式上,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徐里發來賀詞。他表示,中國美術家協會高度重視和認可本次成果展,希望通過培植和樹立優秀的全國中小學美術校本課程典范,鼓勵和發展全國基礎教育院校師生共同研究與探討“非遺”校本課程如何在基礎美術教育課堂中開展并發揮積極的作用?!拔覀儜撝匾晜鞒蟹俏镔|文化遺產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擔當時代所賦予的責任,培養與提升作為祖國接班人的青少年的審美能力與創造能力,在文化與藝術教育層面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責任,為下一代鑄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文藝高峰做出鋪墊性的重要貢獻?!?/span>
“這些課程強調傳統文化的當代轉換,有利于進一步培養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社會認同感。我們的目標是對未來中國美術教育的基礎教育,特別是中小學教育的改革提供方法與思路,進一步發揮前沿引領作用?!敝袊绤f美術教育委員會主任高洪表示。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實驗學校非遺傳承人張小珺現場進行刺繡演示
沈陽市沈北新區蒲河滿族學校關氏皮影第五代傳承人關維穎現場表演皮影戲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國文化藝術的精華,包含著難以言傳的意義、情感和特有的思維方式、審美習慣,蘊藏著傳統文化的深厚根源,保留著形成該民族文化的原生狀態。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將“非遺”與審美教育及創造力培養相結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校本課程所思考的核心問題。如何在當代語境下培養青少年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尊重、興趣,并將其有效轉化成創意的土壤,實現傳承相續,是擺在美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問題。
展廳現場
本次展覽精選了來自江浙、福建、山東、四川、遼寧、上海、重慶、云南、內蒙古等地15家中小學的精品非遺教學成果,以篆刻、皮影、版畫、青銅造型、面塑、刺繡、扎染等不同藝術形式呈現,為觀眾展示了包括校本課程教材、學生習作、非遺項目新聞報道、文獻手稿、筆記、圖片樣式,及原樣范本在內的靜態資料,配合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現場皮影及刺繡演示,記錄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向校本課程轉化的全過程。
四川省成都高新區錦城小學的青銅藝術教育成果展示
利用紙杯等廢舊物作為骨架原形,加之泥塑造型并仿古涂色,創作出新的“三星堆青銅雕像”
以四川省成都高新區錦城小學的青銅藝術教育為例,該校以青銅藝術為突破口,在厚重的中國青銅傳統文化基礎上,以現有的廢舊材料為基礎,契合三星堆的神秘古蜀文化,配合現代化的藝術手段,“魔術化”的再現了青銅器的原形,把燦爛的青銅文化之花展示在世人面前。
三星堆青銅特色教育研究成功入選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重點規劃課題《地方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校本教材《手工魔坊(銅器篇)、(銀器篇)》部分內容入選人美版中小學教材,學生的仿青銅作品及兒童畫創作赴北京故宮、香港、臺灣、俄羅斯、墨西哥及哥倫比亞等多地進行成果交流及展示。
江蘇省無錫市柏莊實驗小學惠山泥人校本課程現場
學生們開心制作泥人
學生作品生動可愛,富有想象力
展覽作品中生動鮮活的泥塑形象
江蘇省無錫市柏莊實驗小學持續踐行和樂、和韻、和美的“三和”教育理念,在素質教育中尊重學生個性,釋放生命魅力?;萆侥嗳瞬仕?,是吳地文化中一門土生土長的藝術,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江蘇省無錫市柏莊實驗小學惠山泥人校本課程以國家研究員高級工藝美術師、無錫市惠山泥人研究所所長、無錫惠山泥人非遺傳承人趙建高出版的《惠山泥人手工藝術》、《戲文人物》兩本書為基準,在教授傳統泥人技法的基礎上強調與時俱進,鼓勵學生創作出反映當代社會生活面貌的創新之作。從鄉土風情到麥當勞大叔,從務工返鄉的身影到發射衛星的科學家,孩子們手下的泥塑作品反映了他們對社會的關切與關注,那一個個鮮活的造型生動、真實,饒有趣味。
滇派風箏課上講授風箏制作過程
《云南滇派硬翅風箏》是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學非物質文化遺產校本課程,課程主要從風箏六百余年歷史沿革、“泄、找、躲、讓”四大特點、“扎、糊、繪、放”四大步驟等方面對滇派風箏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外國語小學的風箏作品
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外國語小學的非物質文化校本課程開發多年,在濰坊風箏和年畫非物質遺產傳承人指導下,該課程主要針對本土風箏和年畫的特點、構造、原理進行闡釋,并在課程中由傳承人來校指導,與同學們共同體驗風箏與年畫的制作過程。這一課程的設置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豐富其對材料及力學的認知,還通過手繪等方式拓展學生的想象力,使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左上至右下:中國美協美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余丁、錢初熹、孔新苗,委員劉茂平
中國美協美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本次展覽的學術主持余丁教授在接受采訪時首先對本次展覽的策展組織工作進行了介紹,隨后闡述了“非遺”轉化為學校課程的基本路徑與方法?!胺沁z的傳承是活態傳承。在這一過程中要注重文脈、文本、文法的結合——傳承本身是一種文脈,其方法論即思維方式是文法,而作品本身及展示是文本。如何把非遺轉化為課程,把非遺資源與當代藝術資源相結合,是我們一直探索與思考的課題?!?/span>
“美術教育不僅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更培養他們的通用技能,如專注力、精益求精、創造性思維和團隊合作。我們現在的校本教材還普遍停留在知識技能層面,缺少創作過程的展示及實際操作的互動環節?!影簟褂[給予我們新的啟發?!敝袊绤f美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錢初熹在論壇發言上指出。
研討會現場
作為本次論壇主持,中國美協美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孔新苗再次強調了非遺進校園校本課程及該展覽的重要性:“本次展覽是一次對前期成果的精品展現,早在2015年就已經開始籌備討論。事實證明,國家對非遺文化高度重視,它與國家文化建設戰略、一帶一路等政策緊密結合。本次展覽是對非遺的內涵和理解在視覺上的一次創新嘗試?!?/span>
湖北美院副院長,中國美協美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劉茂平認為,展覽不僅是一種成果再現,其本身就已經是很好的視覺教育素材?!巴瑢W們親手創作作品,并得到尊重在專業的美術館機構展出,與更多中小學生通過作品對話、交流,并激發更多人對非遺文化的興趣,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就是一種絕佳的審美教育方式?!?/span>
“我們一方面通過課程‘接棒’,使得‘非遺’得以傳承,另一方面,又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資源的現代轉換,培養青少年的審美創造能力?!沁z’課程正是基于傳承與創新的雙重任務,進入中小學課堂的?!敝袊绤f美術教育委員會秘書長王曉琳在發言中總結道。
展覽現場駐足作品前的觀眾
作品展示
非遺課程教具及制作工藝展示
本次展覽通過搭建中小學特色美術教學及活動平臺,探索高校與中小學互動新機制,以建立“非遺”現代傳承新形式為契機,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深層次地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代語境中的“體驗”、“傳承”、“轉換”與“創新”。它不僅是特色基礎美術教育課程的一次集中展示,更開啟了中國美協美術教育委員會一系列美育工作及實踐成果展的序幕。
徐冰動畫作品《漢字的性格》截圖
展廳現場,藝術家鄔建安作品與學生代表作品相得益彰
藝術家唐承華作品用傳統的紙為媒材,進行當代藝術創作
未來,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還將繼續將優勢資源帶入美術教育的各個板塊中來,發揮學術帶頭作用,在文化與藝術教育層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為鑄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文藝高峰做出鋪墊性的重要貢獻。
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
作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下設專門研究與推進中國美術教育事業的“美術教育委員”于2014年正式成立,是中國美術家協會內設學術性機構,是繁榮社會主義美術事業、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代表中國美術家協會統籌協調學術組織、學術建設、學術服務與管理的機構。
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是會由全國范圍內的專業美術院校、綜合性藝術院校、綜合性大學和師范類院校中的藝術學院,以及承擔美術教育職能的美術館等單位的專家所組成的群眾性學術研究團體。秘書處設在中央美術學院。
美術教育委員會致力于美術教育事業,深入開展學術研究、充分發揮美術教育的社會功能,履行美術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責任。其就國內外美術教育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美術教育的學術前沿等議題展開充分探討與深入調研,試圖對當下美術教育進行宏觀把握,進而逐步構建起一套對中國美術教育事業具有引領性的規劃,并逐步在國際美術教育界獲得話語權與影響力。
供稿/美術教育委員會秘書處
編輯/楊雷,審校/咸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