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部地位重要、潛力巨大,是我國重要的戰略發展空間和增長極。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的文件精神,在全國范圍內推進“雙一流”大學和學科建設的任務要求下,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探索信息時代背景下的現代化美術教育,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加強特色課程建設,提高美術教育方法,促進人才培養,進一步加快西部基礎美術教育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11月25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市教研科學研究院、重慶課堂內外雜志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百余名國際、國內美術教育專家和一線美育工作者積極參加的“靜待花開——第三屆中國西部基礎美術教育論壇”在四川美術學院成功舉辦。
四川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黃政教授,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助理、教務處處長、中國美協美術教育委員會秘書長王曉琳,重慶市美協副主席、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侯寶川教授,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常務副書記、副院長李常明,《課堂內外》雜志社總編輯簡渠,重慶市美協少兒美術藝委會副主任、四川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副主任楊吟兵教授出席開幕式。
開幕式特別邀請嘉賓有首都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美協少兒美術藝委會主任尹少淳教授,世界華人美術教育學會代主席、華盛頓州立大學美術教師陳怡倩博士,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理事、中國美院上海設計分院原院長范凱熹教授,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常務委員、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美協美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孔新苗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美協美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錢初熹教授,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碩士生導師馬菁汝副教授,重慶市美協少兒美術藝委會主任姚渝勇,重慶市教委辦公室副主任、新聞中心主任唐樵,以及美術教育專家同仁和西部中小學校長、教師。論壇由四川美術學院教務處處長王天祥教授主持。
左起:王天祥、王曉琳、黃政、李常明、簡渠
黃政表示,美術教育是有靈魂的教育,是全面提升教育內涵、尊重學生個性、啟迪學生智慧、陶冶學生情操的重要手段,本次論壇加強了高校與地方的深度合作,促進了教育同行的廣泛溝通和全面交流,意義深遠。
王曉琳希望本屆論壇能在傳播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發展、建立帶有區域性特點和民族特色的課堂體系三個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李常明認為,此次活動有利于推動重慶美術課堂教學和課程建設,對中小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簡渠表示,《課堂內外》作為第三方平臺,希望和各大美術院校及行業專家合作,共同研究制定青少年美術素養標準,為提升國內美術基礎教育水平出力。
時光不語,靜待花開,本屆論壇以探索新形勢下基礎美術教育的發展趨勢及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為核心內容,圍繞“中西方基礎美術教育比較”、“基于地域文化資源的西部基礎美術教育”、“優質美術教育資源的分配”、“西部美術師資的現狀與培養模式的改善”、“現代教育技術與學校美育實踐創新”五個主題進行研討,著力解決中國西部地區基礎美術教育的教學觀念和思維、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分配,以及利用新技術、新媒介等方面存在的眾多問題,實現教學資源和成果的交流與共享,深化基礎美術教育改革,推動西部美術教育從本土走向世界。與會專家圍繞論壇設定的主題分別作精彩演講,內容豐富,案例詳實,為期一天的論壇成果豐碩,影響深遠。
左起:尹少淳、陳怡倩、范凱熹、孔新苗
尹少淳以“頭搖尾擺——學科核心素養本位的美術教育”為題,從“核心素養”的基本概念出發,討論了“知識與技能”與“核心素養”之間的關系,繼而延伸出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他提出“學科核心素養”作為中國首創,其中囊括了“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同時又在這三個方面之下提出了更具體的要求。強調在現實情境中發現問題,明確任務,以自主、合作和研究等方式獲取知識、掌握技能,并將其運用于日常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科學觀念,思維方式和探究技能。
陳怡倩結合本次論壇的主題,分享了她在美國期間的研究成果“美國核心藝術標準課綱的實踐與評鑒”,指出美國的基礎美術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她從美國政府根據基礎美術教育與高等美術教育不相稱的現狀所采取的針對性措施為切入點,強調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并不是推翻原有的教學體制,而是改進原有的課程方式,同時要充分發揮區域本土特色?;A美術教育的不斷進步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層次的挑戰,因此,積極培養新一代教師的批判思維能力,有助于推動基礎美術教育的發展。
范凱熹做了“面向未來美術教育的創新教學觀與教學技術”為題的演講,指出當今信息技術的發展,打破了人們對原有材料的方式方法的運用,3D打印技術的廣泛運用以及4D打印技術的實踐推廣,使得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增強了作品的互動性,讓平面的藝術活起來,甚至可以與觀眾進行交流。他指出,現今信息化時代下課堂教育要與科技信息技術相結合,美術教師在提升專業技能的同時,還要樹立新的教師觀,即美術學習的設計者、美術學習的指導者、創新思維的培育者、美術學習的促進者、美術學習的管理者、學生學習的合伙者、美術學習的研究者、學生成長的發現者,通過運用核心多元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孔新苗以“建設中國美術教育3.0版——核心素養與美育推進”為題,首先回顧了中國美術教育從1.0版到3.0版本的發展過程,由1.0雙基版發展到2.0美育初級版,再到現在的3.0核心素養版的變化。從傳統教學依靠分數套路考學,到如今注重能力素養各版本之間的升級轉型,提出要注重核心素養的教學模式。并指出需從情境、行為、學科入手創新教學路徑;從地方向世界拓展美術課程資源共享路徑。
左起:錢初熹、馬菁汝、姚渝永、楊吟兵
錢初熹分享了“大數據時代美術教育的創新發展”,指出當下視覺藝術與相關的科技現象息息相關,生活無處不科技,將21世紀的三大技能,即學習與創新技能、數字素養技能、生活和職業技能帶到教育中去,培養學生具備創新思維的能力。她還介紹了在《藝術概論與鑒賞》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實踐中,打破傳統教學媒介,改變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式學習進行課程改革取得卓有成效的效果。并指出順應人工智能不斷進步的趨勢,使“數字原著民”在人工智能下實現與技能相連接的視覺藝術教育。
馬菁汝在題為“中國美術教育的新挑戰”中指出,當前美術教育的關注對象多為兒童和老人,而未來的教育對象將拓展到成人群體當中。面對大眾對藝術的強烈需求與藝術教育缺失的不相適應的現狀,她提出了社會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同時指出社會大眾美術教育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幫助,美術館、博物館以及各公共教育體系需要對此提出可行性的應對舉措,教育資源應該進行整合,學校教育參與到社會教育中去,與社會教育相輔相成,促進社會美育的提升。最后,她指出社會教育影響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奠基社會教育,在三種現階段教育模式中,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主導,社會教育是補充和延伸,開啟“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面對中國美術教育的新形勢與挑戰。
姚渝永緊密結合教學經驗,發表了“課外線描教學初探”演講,以各年齡段學生的線描作品為引,說明學習線描有助于更多學生發展素養,掌握認識事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提高學生當下和未來生活的質量。由此進一步提出教學應“引而不是教”的理念,教學中要將傳統的學習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營造寬松、自主、個性化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自學自悟。
楊吟兵發表了“從概念到形式——立體構成設計與制作”為主題的演講,主要就重慶市中小學美術老師參加全國中小學美術老師技能大賽的情況,對美術技能的概念及藝術形式構成進行了詳細的解析。同時,他指出,參賽的中小學美術教師需要將從點線面到空間構成的概念中解放出來,打破舊有的具象造型藝術的思維模式,注重作品的思想性。最后,他強調基礎美術教育,尤其是中小學美術教育,首先需要老師打破規矩,改變單一的美育教學方式,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才會在基礎美術教育中提高學生興趣。
本次論壇特別推出基礎美術教育優秀作品展,既展示了西部中小學生美術創作水平和能力,又為論壇提供了具有西部地域審美元素和教學特色的基礎美術教育話題。
供稿/中國美協美術教育委員會秘書處
文圖/衛艷,編輯/楊雷,審校/咸懿